金匮要略教研室

发布时间:2024-09-11

一、历史传统

1.50-60年代的基础:

1958年福建中医学院创办后,学院根据中央卫生部在1959年、1962年下达的有关中医学院教育工作的文件精神,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,于1962年在本科、专科教学中开设《金匮要略》课程,但没有配备专职教师,也没有独立的教研室建制,而是作为内科教研室的附属体,教学任务主要由中医内科、各家学说、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的萧熙、付瘦生等老师兼任。由于当时《金匮要略》课程没有专职的教学人员,基本谈不上课程的建设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,因此,在福建中医学院建院初期的50-60年代,我院的《金匮要略》教学在省内外几乎没有什么影响。

2.复办后的发展:

1978年福建中医学院复办后,《金匮要略》恢复在中医医疗专业本科生中的正常课程教学,但其教学工作仍主要由内科教研室的部分兼职教师承担。1981年,内科教研室选派严善昭老师参加全国第一届《金匮要略》师资培训班学习,1984年又选送王苹老师参加全国第二届《金匮要略》师资培训班学习,之后《金匮要略》始有专职教师,教职人员从初期的1人,增至80年代中期的4人。1987年《金匮要略》正式从内科教研室剥离,此后该课程由金匮教研室单独承担,同时本教研室还注重相关配套教材编撰,如:1986年教研室戴锦成老师参加华东六省一市《金匮要略》教学协作会议,并参与编辑出版试题库课件;参编并由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19864月出版的中医多选题库—《金匮要略》分册。198810月戴锦成、王苹、王尔宁老师参编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金匮要略》问答题解,从此以后《金匮要略》教学在课程建设上迈出了第一步,在院、系领导关心支持下,完善各项教学制度,加强课程建设,重视教学与科研结合,在教学计划、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为本课程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,并在全国中医院校教改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。    

3.新时期教学科研的成就

90年代以来,本教研室在多年教学实践基础上,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,不断完善教学管理措施,重视配套教材编写和优秀课程建设,围绕主干课程开设了数门选修课程。同时,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优化课堂教学,注重教学与科研结合。1996年《金匮要略》课程被评院优秀课程,1999年与《伤寒论》、《温病学》组成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并获硕士学位授予权,2007年本课程被评为院精品课程。在王苹教授的带领下,致力于《金匮要略》脏腑辨治理论的应用与基础研究,2010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,2021年获得省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,2022年获得校“课程思政”示范课程。

二、师资队伍

本教研室重视师资队伍建设,在做好承上启下的同时,努力形成合理的梯队,能够以老带新,保证教学质量。本教研室教师现有6人,由中医临床基础专业教师组成,长期从事中医经典教学、临床、文献研究,教师队伍中既有从教20多年的老教师,又有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术骨干,已经形成了一支知识、年龄结构合理,学历水平高,有着较强创新能力的教学梯队,保证了教学质量。

姓名

性别

出生年月

职称

学历

岗位职责

张建伟

1978.04

副教授

研究生/硕士

课程负责人

课堂教学与临床带教

江月斐

1972.08

副教授

研究生/博士

课堂教学与临床带教

张婷婷

1985.08

副教授

研究生/硕士

课堂教学与临床带教

张丹丹

1987.10

讲师

研究生/博士

课堂教学与临床带教

陈逸梦

1986.10

讲师

研究生/硕士

课堂教学与临床带教

张梦婷

1991.05

讲师

研究生/博士

课堂教学与临床带教

三、教学成果及教材建设

通过建设,《金匮要略》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,近年来,本课程获得省级教改课题 1 项,校级 3 项,获校级教学成果、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各1项;获校优秀教师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3人次。主参编各类教材近二十部。